《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数竖含。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薯笑,意在言外,精纤渗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唐诗纪事有一段关于祖咏写这首《终南望余雪》诗的故事:有一年,朝廷考试举子,试官出的诗题是《终南望余雪》。祖咏参加了这次考试,才写了以下四句,就交卷了。 终南阴岭秀,积雷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试官一看,不符合规定,问他为什么,祖咏答说:意思都写完了。这段纪载,不难使人看出这位诗人是如何忠于创作规律,尽管试帖诗由朝廷规定格式,限用官韵,而且一般至少要写四韵(八句搜渗),才算成篇。但是当诗人发觉只用两韵四句已经把意思写完的时候,就坚决放下笔杆,不肯多添一个字了,如此"惜墨如金"为人所称道。 祖咏这首诗,不仅仅因为它尽意而止为人所称道,这首诗本来就写得很成功。"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两句已经把题目的"终南望雪"四字都写到了。剩下"余"字还有待于发挥。于是作者再下十个字极力写出"余雪":"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就是说,在傍晚的时候,雪已经停了,天色开霁,树林顶上反射出明亮的阳光。可是在这个时候,城里的人反而觉得雪威更加凛洌世卖脊了。句中的"霁色""暮寒",正好从眼配悉前的景色和人的感觉两方面烘托出"余"字的精神。这样看来,四句诗已经把试题的意思都写圆满了,不多不少,正到好处,倘要增加一些什么,大抵也只能在枝节上面添添补补罢了。而这些枝节加上去以后,未必增添了诗的境界,恐怕反而会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