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运 > 正文

横笛闻声不见人情感 闻笛声萧萧

怎样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课稿教案

一、概述
“一切文学皆人学”,任何的文学作品形式,都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更是这样。
我们面对一首诗,最主要的问题是读不懂诗句,因此,我们这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去理解一首诗,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作者的感情,为解题做好准备。
1、题目是切入点。
诗歌的题目当中往往包含着一些信息,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理解诗歌。如01年上海春季高考中《月夜忆舍弟》,题目交代了时间、表明了情感,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试分析以下诗歌题目,看包含着什么信息。
《丹阳送韦参军》:(送别诗,可能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或者对朋友前途的担心)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喜,高兴。诗中可能有喜悦的感情)
《江亭夜月送别》(送别诗,可能有依依惜别的深情,唤稿野或者对朋友前途的担心)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思,思念,可能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夜作》(可以猜测出,作者一人在外,可能有孤独、凄凉、思念之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送,可能有惜别之意;贬,可能有对朋友前途的担心)
2、意象是关键。
另外单独谈意象的问题。
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意象为我们提供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空间,特别是传统的意象,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掌握这些意象,对把握诗歌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杨柳,往往寄托着作者离别、怀远、思念之情。
3、诗歌中的情感语言。
例:李煜的词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只是写糜烂的宫廷生活,没有考察的价值;只有后期的词,写写亡国之恨。因此考察李煜只能考后期的词,感情只能是亡国之恨。其他类同敬升。
有些诗词句子会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来,这就是直抒胸臆。我们应该善于把握这些词语,带着这些感情再去理解诗歌。比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的“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中的“愁”。
★有一些作者经常写固定的事件与感情,这也应该注意:
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贬谪;李清照与亡国破家;李白与政治失意,等等。
4、注释很珍贵。
注释看起来只是对诗歌艰涩难懂之处的提示,其实往往是理解诗意甚至是答题的症结所在。例如: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命题人对“垂緌”的解释是“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是下垂的冠缨。”只有贵族才带着“冠缨”,由此我们得知,这里的蝉应该是贵族的象征。
5、题干隐含着提示信息。
命题人在设题时一般都会在题干中给出一点揭示,我们仔细阅读分析这些内容,对我们理解诗歌和解题,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命题人设计的题目是:关于这首词的表达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从该题的提问中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我们采取哪一种看法,都有一个“思”——思念,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再回去理解这首诗就不难看出,哪一种理解都是有道理的。
三、总结本课时内容
遇见一首诗歌,我们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理解诗歌的大意和作者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五个方面
题目是切入点。
意象是关键
诗歌中的情感语言。
注释很珍贵。
题干隐含着提示信息。
四、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喊”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啼。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诗歌的主要类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主要类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求记录好。
【教学步骤】
一、
重点谈“咏史怀古诗”和“边塞征战诗”
回顾上节课内容。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理解诗歌。
二、通过诗歌的主要类型来理解思想感情。
1、咏史怀古诗
一般要描写古人、古事、古迹
感慨世事变化,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沧桑巨变,人事巨变,兴废无常。
讽刺以前的统治者,告诫当今的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例子1:刘禹锡的《台城》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一般要写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写边塞的苦寒;写战争的激烈残酷。
理解:六朝皇帝,以奢侈荒淫著称,最末的那位陈后主更甚。他在豪华的台城里,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整天倚翠偎红,不理朝政,还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填上淫词,让数以千计的美女边歌边舞。可怎料笙歌未彻,隋兵已迫都门,楼上红灯,楼下战火,连成一片。金粉南朝就在这靡靡之音中结束了。这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例子2:李约《过华清宫》
例子3:李白《苏台览古》
2、边塞征战诗
①将士们不畏苦寒,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②给人民带来灾难,对人民的无限同情。
穿,磨透。
③对战争的厌倦,对统治者发动战争的抨击,长期在外征战而思念故乡和亲人。
例子1、王昌龄《从军行》①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例子2、陈羽《从军行》①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例子3、陈陶《陇西行》②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
例子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山水田园诗
把自然、田园风光描写得越好,证明在现实生活中越是不如意。
一般要描写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
①对自然、田园风光、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②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
③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厌恶鄙视黑暗社会。
例子:王维《山居秋暝》
4、思乡怀人诗(羁旅诗)
①表达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凄凉之感;
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③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时候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写思念之情)
例子: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理解: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那孤寂凄然、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5、贬谪类
①对自己被贬的不满,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②表达报国无门的惆怅、失意、愤慨;希望朝廷能够重新任用。
6、离别诗
①和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
②和朋友离别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③离别后对朋友前途不可预知的担心忧虑。

下雪天思念一个人的诗

下雪思念一个人的诗句:

1、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吴文英《瑞鹤仙秋感》

2、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米芾《满庭芳咏茶》

3、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4、夜滑州燃来城外一尺迹腊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5、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6、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7、今我来思,雨雪载途。——佚名《信虚出车》

8、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

9、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0、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屈原《九章》

横笛闻声不见人情感

11、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屈原《九章》

12、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13、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14、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1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17、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18、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19、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2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