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试 > 正文

相见欢细想感情

相见欢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相见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老虎还在发着余威,晚上临睡时从窗前望去,却见一两叶黄叶悠悠飘落。
嘶哑的蝉鸣已经消失,黄叶却还未落完。这,到底是不是秋意阑珊呢?
秋风秋雨愁煞人。
很多人都这样讲。我也在秋雨潇潇的晚上,捧着一本《历史》,在沉重的历史中艰难地跋涉着。
从商到唐,从秦到康乾,从晋魏到宋元,有风有雨。有焚书坑儒有文字狱、有赋文也有诗曲,不管是什么,一路走来,有秋雨伴随。雨击在心上,身上,都痛了;从庙宇到青楼,从月牙泉到悉迅西湖水,从都江堰到吴江船,一路上却只有秋雨陪伴。雨砸在心上,身上,都无法呼吸、无法抬头了;从竹林七贤到范成大,从慈禧太后到八国联军,从掌握朝权的重臣到街前卖艺的女子,一路上只有秋雨喧嚣,一下一下刺在心上,身上,我不知所措,手忙脚乱。
翻过一遍中国沉瞎源重的历史,再翻过一遍,再翻一遍,一遍一遍地翻着,却只有秋雨陪伴,越翻越冷……无论什么再美好的东西,难道只要沾染上中国历史的泪,就一定会如此沉重吗?厚重的城墙、巨大的青石板、连路边小憩的老人,脸上,身上,心上,手上的皱纹,也已是爬得密不透风……
这便是秋雨。没有春霖可带来的希望,也没有夏雨可带来的繁荣,甚至连冬雪可带来的酝酿也荡然无存。它只会带来失意,带来沉痛。难怪人们常说秋天永远不会是恋爱的季节!而是分手的好季节!
秋雨冰凉,因为它从那么高那么高的九重天上掉落,太高了太高睁神此了。“高处不胜寒”,所以怎会不冷呢?秋雨苦涩,从那么高那么高的天空掉落又渗入那么深那么冷的地下,怎会不苦、怎会不涩呢?秋雨是泪,是天空的泪水,冰冷彻骨,所以挨到秋雨的东西,才会都准备冬眠吧?只有松柏不会,因为松柏的根扎得那么紧那么深,深到秋雨都无法到达,深到让松柏有一颗古代斯巴达战士般的心,早已容不下柔情,早已感受不到秋雨的冷、秋雨的苦、秋雨的痛……
秋风秋雨愁煞人。站在这个秋天的尾巴上,我为中国深沉苦痛的历史而愁。但是,正因为站在秋天的尾巴上,才眺望到了即将到来的孕育希望的冬天。我们花费一年2个季节的时间在中国博大深远的灵魂背面刻下繁复的花纹,然后我们在秋天里收获刻画灵魂带来的痛楚,却又在秋天重新拾起希望,向新的冬季进发!那将是我们的灵魂获取勋章的时刻!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朗诵视频

李煜相见欢课件ppt下载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一作:留人)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起笔“林花”,但嫌悄御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一个“太”字,责怨甚也。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败,顷刻灭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谢吗?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失家亡国的悲伤。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此处的“春红”二字己远为下片的“胭脂”作根,相互照应。时序推迁,林花凋谢,这本是有情之生命的必然,“春红”自然衰谢,虽是可惜,尚可开解,如今却“太匆匆”地遭到“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风刀霜剑”的不断摧残,于是寄予了愤慨的责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和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个九字长句道出了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朝”与“晚”、“雨”与“风”的对举,极尽朝风暮雨摧残施虐的无可抗争之悲绪;也抒发出了(对“物”、“我”一体的)哀叹!“无奈”二字进一步表显出人们无力回天任风雨,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无能为力的怨恨愤慨了。


  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芹岩,叹不能再复重。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风雨后满地的落红,像是美人脸上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见花泪,人心碎,悲伤凄惜心迷醉;相问何时能重会?叹,人生从来怨恨多,恰似长江东逝水!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泪”是说飘运运落遍地的红花,被夹着晚风吹来的寒雨打湿,犹如美人伤心之极而合着胭脂滴下的血泪。“胭脂泪”三字是用拟人手法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雨泪交流,物我同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词人赋予“谢了春红”的“林花”以“泪”,就使其人格化了,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匆匆凋谢的眼泪,也是词人自己的惜红伤春之泪,当然,这一切都是以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是词人有感于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袭击下,——在宋兵的刀枪威逼下,过早的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这“胭脂泪”就是“以血书着”!“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这是援于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的名句。以“泪”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使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相留醉”三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不仅是写人与花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更是写见林花遭风雨的无情摧残、匆匆掉落惨景后的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的情状。“无可奈何花落去”,春归去,人将亡;正如后主的自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泪”字神奇,“醉”亦神奇。此醉,非陶醉之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几时重?”落花有意,然而风雨无情,美景难再。“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此恨绵绵无绝期!”过片三字的三叠句,前二句换仄韵,后一句归原韵,紧接一个九字的长句,有韵律,节奏感强,别有风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啊,“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犹如那滔滔滚滚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重等字谐韵,字韵响亮,节奏感强,在句式结构上,它与上片末句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长句,它的感情凝重而又一以贯之,犹如突然决堤的汹涌奔流的江水,这是词人肺腑中倾泻而出的感情激流,这是词人深深的哀叹!上片的“朝来”、“晚来”与下片的“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扩展阅读:李煜文学成就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煜在词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相见欢的题目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踏着台阶,一步,一步,走上了西楼,一路的沉吟,像是悲歌一曲,哀怨,而又无奈地歌唱,风化了过往的繁芜,消失无踪。
仰望夜幕,月儿,不知在什么时候,竟然缺了,如高傲的女王一般,冷冷地看着这悲欢离合,洒下冷洌的清光丛轿枝,无情地勾起了那段沉重的过往,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再也无力去挣扎,任由回忆,肆虐地挥霍着感伤,拉长了一幕幕的心酸,渐渐萦绕心头,愈演愈烈,挥之不去渗敏……
泪,疯狂蔓延,模糊了视线,一滴,一滴,击痛心扉……
国破,家亡。
血流,成河。
流离,失所。
……
愧疚,妖娆地缠绕着,在月光下,肆意滋长着,久久不愿离去……
唉……
幽幽一声叹息。
亡国之君,又能做些甚麽?
徒留这悲哀,静静地,与月光一同静默。
朱红色的高墙,被光阴洗蚀,渐渐失了它的光芒,却仍旧顽固地,要将那满院清秋锁住。
院中那被拉长了的梧桐影子,向远方延续,终于弥散,却见,叶落。
夜,已深。
人,难眠。
曲,终了。
人,却散。
一切,早该明了,不应再追究。
----------------------------------
这篇文章是课堂作文,上作文本时由于没写草稿临时写,最终悲哀地发现——凑字数……好难!不过再怎么凑我也很喜欢自己的这篇文文,感觉十分不错……
嗯……
好久没来帆戚小荷了,不知道还有人记得我吗?
不过没关系,不认识我的,现在就可以认识我了!
不是吗?

相见欢的题目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声地被缘分牵引着。一起走过的日子,明天过后,不管它又将去向何方,也毕举清罢。明天,大家手前还答亏需四处奔走,带着各自的回忆踏上新的旅程,寻找着自己的交集。

展开全文阅读